Posts Categorized: Jul to Sep

林豪恩先生 – 擔當不起

如果能夠,相信大家都想做一個有擔當的人。然而,人生中卻又難免有令人感到擔當不起」的時候。曾經有令你感到擔當不起的事情嗎?或者,經歷過擔當不起的日子嗎?這個問題讓人感到沉重,為了令氣氛輕鬆一點,我們借用一位網友的問題來進入話題:他問:「女朋友說我對她的愛太沉重了,她擔當不起,想要暫時分開一段時間,我該怎麼辦呢?」請大家給這位男孩子提供一些建議。

以下是其中一些網友回應如下:
「要學會給愛空間,不然會適得其反,你認為你愛他,可是他會看作是自己的負擔。」

「大概是你對她太好了,而她又不能給予你等量的愛。」

原來,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關係,都可以令人感到沉重得擔當不起。那麼,一個人與更多人的關係,又會是一種怎樣的狀況呢?今天的舊約經課中,以色列的偉大先知,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神人摩西,也說出這句話:「擔當不起」。是甚麼事情或甚麼狀況令神人摩西也嘆氣「擔當不起」呢?

高國雄牧師 – 「你們在路上議論的是甚麼?」

耶穌有什麼不想讓任何人知道的呢?
不單如此,更要因此而離開那地…
其重要性,隱密性可想而知
「人子將被殺…要復活。」在今天可能講/聽得很習慣,但對當時門徒來說,何等震撼!!!
不過在馬可福音記載,這是第二次耶穌談及此事,上主日講道內容就是耶穌第一次對受死復活的預言(可8:31「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三天後復活。」)非常相近的內容,預言的再次被宣告,明顯是耶穌很想門徒們對此事有更深入的理解。
以上種種,反映出耶穌很緊張這事:再次預言、不讓任何人知道、離開那地…
門徒的反應呢?
不明白!!!
真令人瞎眼!為什麼仍然不明白呢?
不單止不明白,知道自己不明白但又不敢問,為什麼呢?
在我們的經驗中,又有沒有相類似的情況呢?

李均熊博士 – 你介意甚麼?

今天經課內容仍然十分豐富。耶穌問門徒人說他是誰,再問門徒他們說他是誰,表逹了當時眾人和門徒對耶穌身份的了解。當彼得承認耶穌就是基督,就是猶太人切望的彌賽亞,耶穌便明明預告他的受苦受難,是馬可福音三次耶穌預告他的受難的第一次。因著這個預告,經文說彼得將耶穌拉著和責備他!但「耶穌轉過來看著門徒,斥責彼得說:「撒但,退到我後邊去!因為你不體會神的心意,而是體會人的意思。」之後耶穌教導門徒若要跟從他,就要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他,又謂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生命,有甚麼益處呢?耶穌和門徒的對話,每一個段落都包含深刻的神學,使我們明白怎樣為之作門徒。不過,我一如平常的只選擇其中一個段落去同大家宣講,就著一個焦點去反思我們今日的景況。今日我選擇同大家分享嘅主題係耶穌和彼得的對答,甚至可以說他們在互相責備(廣東話:「互片」)。究竟他們的對話,對我們有甚麼意義呢?

張亦農牧師 – 把孩子的餅給狗

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相信今時今日大家不再陌生的觀念。政治正確好可能是今日身處香港社會的你和我需要留心和學習的意識;就算去到世界各地生活,都要了解當地社會民情民風、禁忌界線,要懂得謹言慎行,才是明哲保身之道。今日三代經課的福音,馬可福音7:24-37節裡面,我們留意到耶穌基督說了一句政治唔正確的話。到底佢講左甚麼呢?

馬可福音提到耶穌前往外邦人聚居的城巿推羅,但聖經沒有告訴我們他去那裡的原因。

雖然馬可提到耶穌「不願意人知道」(24節),卻也沒有告訴我們原因。

馬可也指出耶穌根本想隱藏,也隱藏不了,很快就被發現。其中一個發現他的是一個希臘女人,馬可告訴我們這女人「屬敘利亞的腓尼基族」(25節)

耶穌講了一句極具冒犯的話:「拿孩子的餅丟給小狗吃是不妥的。」(27節)

關瑞文教授 – 不要讓傳統死去

今天是施行聖水禮,很感恩,我有機會見證 15 個信徒加入上主大家庭的一刻。首先,要恭喜大家!一生一世跟隨主,是人生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抉擇。 從今日起, 各位就是決志以自己的生命,來見證這活生生的信仰。有 15 個生力軍加入這個見證團隊,很難得!

眼看著聖水禮的過程,讓我想起一件與水有關的往事。

十多年前,我因為漸覺自己年紀已老,身體開始出了點毛病,常常腰酸背痛, 因此立下心志,決定天天早上游水。但當時天氣很冷,我就選擇去沙田源禾路的暖水泳池操練。 就是這樣,我早上 5:30 起來,大約 6:30 到源禾路游泳池,雄心壯志去做運動。到泳池了,發現在泳池裡大部份都是老人家, 他們居然都精力充沛,往返地沿著 50 米的直池暢泳。真厲害!而我呢?因為已經十年不沾水,第一天下水禮,就決定不游直池,只游 25 米的橫池。心想,游橫池,比較短,容易應付,以免出師未捷身先死,無謂第一天就溺斃。多麼合情合理吧。誰不知,我只橫游了一半, 便聽到在水面上有幾位婆婆和伯伯,大聲咒罵:『 邊個後生仔咁唔識規矩,阻實曬,竟然打橫游!我哋嘅規矩,我哋嘅傳統,係打直游啊!』 當時我很尷尬,只好潛落水底,拐個彎,潛去直池的起點,只願當我的頭伸出水面時,他們認不出這個後生仔原來就是我!

我在水底時,這樣想著:「天啊!怎麼連游水都有傳統,都有傳統定下來的規矩,要人人遵守?我可以反對這個傳統嗎?」

張美珍博士 – 你認識「祂」嗎?

大家認識我嗎?主席剛介紹我,以及在座當中有許多崇基學院的校友或老師,當然會認識我。但假若我問,除了我的名字及工作,或者宗教信仰,你認識我有幾多?相信大部份都答不出來。

大家望一眼坐在你兩旁的弟兄姊妹,你認識他/她嗎?相信除了你的伴侶、親人或好朋友,大部份都並不認識的,因為我們學院的禮拜堂並非獨立教會,除了主日崇拜之外,並沒有很多的團契或聚會,因此大家互不認識並不出奇。不過,縱使坐在你旁邊的,是你的親人或好朋友,你真的認識他/她嗎?

社交媒體面世只不過是10多年的光景,改變了全世界的溝通模式。不論Facebook或IG的用家,相信必定也有好多朋友。但是,你認識他們嗎?我現時用的頭像是一只貓,原因是假若我用自己的相片當頭像,差不多每天都有英俊瀟洒的男士要加我為朋友,我發現其中甚至有一位男士,曾經使用不到的身份及名字。網上假身份多的是,騙案(情騙財騙)時有發生!就算你以為你真的認識那人而加進朋友圈,但我聽過不只一次,有朋友正正因為在社交媒體的說話,惹來那些所謂朋友的妒忌或報復,幾乎失去工作。我不禁會問,你以為真的認識你的「朋友」嗎?

在大約4年前,我一些失去聯絡超過40年的小學同學,竟然透過社交媒體而相認。我們畢業班大概30人,陸陸續續聯絡上超過20人!大家非常興奮,組織了數次飯局,並且一起往澳門遊玩。直至前年,有同學仔在群組發放了一些與社會事件有關的言論,惹來激烈反應,唇槍舌劍,最終不歡而散。現時群組除了互祝生日之外,再沒有什麼東西說了。兩年前的社會事件所觸發的政治風波,導致很多同學、朋友甚至家庭之間出現分歧,最後演變成分裂。突然發現,過往以為自己很認識的他/她,竟然會變得很陌生。原來自己所認識的,只是某人的某一面,或是停留在某一時空下的他/她。

林豪恩先生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是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晚年的著作,以其深邃的洞察力闡明了對人生諸多問題的見解,使其成為百年以來的哲學經典。這本書提出的「人生的智慧」是甚麼呢?我不在這裏介紹了,留待有興趣的朋友自行閱讀。不過,讓我們退一步問,智慧對於人生是否有用呢?叔本華的生平就是對這個問題的一項說明。

叔本華生於富商家庭,儘管出身顯赫,他的童年卻很不幸。父母性格不合,經常吵架。在這種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叔本華,從小就敏感而憂鬱。

17歲時,叔本華的父親意外身亡。後來,他和媽媽因瑣事吵了起來,媽媽一氣之下把他推下樓梯。叔本華帶著傷痛憤然離家,從此以後他再沒有踏進過家門。後來,叔本華愛上了一個演員,就在他鼓足勇氣向對方表白時,對方卻拒絕了他。那次事件傷害了年輕的叔本華,從此他再沒有談過戀愛。

李均熊博士 – 我就是生命的糧

起:糾結的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是一卷十分難讀通的福音書。約翰福音難讀通,主要原因是福音書的每個段落,經文都糾結多重的主題,好像一條粗壯鋼䌫(cable),是由無數鋼索 (wire) 組成一樣。好像我們今日經課福音書的選段,若你仔細分辨一下內中所包含的主題,你會驚覺經文的內容是如此豐富,而且每個主題並非單一出現,而都是貫串整卷約翰福音書,要掌握約翰福音的神學信息實在不是一件易事。
看看今日經課福音書選段的主題,當中就包括有:耶穌「我就是」的宣稱、生命的糧(原文即生命麵包),引申出來的不飢不渴、吃了就不死;接著是一連串關於舊約的主題,如嗎哪、曠野、猶太人的祖先、摩西、先知書上的教導;當中還有猶太人對耶穌的議論,天上降下來相對耶穌地上的父母,差遣耶穌的父,未看見父和看見父,還有末日復活,永遠活著等等。
若你熟識約翰福音,剛列出的每一個主題都可以貫串整卷約翰福音的。耶穌「我就是」的宣稱在約翰福音出現過至少七次;與猶太人爭論的主題在約翰福音五至十章均有出現;摩西和律法的主題在第一章引言部份和第三章耶穌與尼哥德慕夜話都有談及,也散見於五、七、八、九章;這裏不飢不渴的主題,耶穌在第四章與撒馬利亞婦人談道就說過,那處是活水,這裏則是生命麵包;信耶穌是父差來的,就由第一章開始,到四、五、六、七、九、十二,以至十四至十七章耶穌的最後道別都有提及;復活主題不單在五和六章提及,更有十一章整段關於拉撒路復活的事件和對話,耶穌自己就是從死人中復活的主......若每一個主題都仔細追溯,講解明白,就是純粹環繞今日經課的主題,我想到了晚上大家還是要坐在這裏。

高國雄牧師 – 鳥為食亡

群眾尋找耶穌基督,原因何在呢?

V22第二日,站在海那邊的眾人知道那裏沒有別的船,只有一隻小船,又知道耶穌沒有同他的門徒上船,乃是門徒自己去的。

原本以為耶穌仍然在他們當中,心靈就穩妥…
(五餅二魚神蹟後)V16到了晚上,他的門徒下海邊去, 17上了船,要過海往迦百農去。天已經黑了,耶穌還沒有來到他們那裏。(V18-21耶穌在水面上行走)
為何前一晚耶穌沒有與門徒同行?

醫病趕鬼忙碌到深夜,甚至耶穌何時/如何離開了也不知道…
V25既在海那邊找着了,就對他說:「拉比,是幾時到這裏來的?」

這問題的重點在關心什麼呢?是一個簡單的關心?不明白的疑問?

因為自我所認知與實際情況有差異。
V26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

耶穌是指責他們嗎?為”搵食”而生活有錯嗎?

林豪恩先生 – 耶穌比曹操更快

某天,有位小朋友考我IQ題:
誰是跑得最快的人?
我偷偷地google一下,然後答:牙買加飛人博爾特,他跑100米只需要9.572秒。
她說:錯。
我問:怎可能錯呢?難道有人比他跑得更快嗎?
她說:有,就是曹操。
我問:為甚麼是曹操?
她說:因為「一講曹操,曹操就到」。

讀今天的福音經課時,我發現有人比曹操更快:
6:16到了晚上,他的門徒下海邊去,
6:17上了船,要過海往迦百農去。天已經黑了,耶穌還沒有來到他們那裏。
6:18忽然狂風大作,海就翻騰起來。
6:19門徒搖櫓,約行了十里多路,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走,漸漸近了船,他們就害怕。
6:20耶穌對他們說:「是我,不要怕!」
6:21門徒就喜歡接他上船,船立時到了他們所要去的地方。

6:21節說,耶穌上船,船就立時到了他們所要去的地方。由此可見,耶穌不但自己立時到達,更能夠令同船的人到立即到達。試想想,與耶穌一起,可以省卻很多交通費和交通時間。如此美妙的境界如何可能呢?我想起叮噹(現在稱為多啦A夢)的隨意門。隨意門是最受人喜愛道具的第一名,在叮噹故事中使用率位列第三,僅次於竹蜻蜓等時光機。只要心中想著想去的地點,放置隨意門,出發地與目的地的空間就會靠攏,打開門,跨過去就到達目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