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Categorized: Jan to Mar

林豪恩先生 – 人在此身中

有一樣事物,你不可以沒有「它」,但有了「它」,「它」可以令你一生都糾結不休。你想到這是甚麼嗎?你可能想到很多事物,今次我想講的是身體。試想一想,你覺得身體(包括家人的身體)帶給你快樂多些,還是擔驚受怕多些?有一首舊歌叫〈為甚麼〉,道出了不少人對身體的慨歎:

第一種是對身體老化的驚嚇:
為甚麼雙鬢斑白 光彩消失面容上
為甚麼齒髮俱落 一張怪模樣

第二種是身體患病帶來的困擾:
為甚麼竟會生病 輾轉反側在床上
病榻中許我一問 怎可永無恙

第三種是身體死亡的無奈:
為甚麼凄冷孤寂 輕飄飄像無力
為甚麼不見光亮 飄渺沒形象
在目前如何風光 仍是泥中葬
沒法牽走一根線 那許依戀臭皮囊

人們對身體的態度其實是相對矛盾的,何以見得呢?歌詞雖然用「臭皮囊」這個棄之也不可惜的名稱來稱呼身體,但卻又說「依戀」。對一般人來說,身體令人又愛又憂。如果加上宗教因素呢?在宗教來看,身體的糾結會變得簡單些,還是更加複雜呢?

李均熊牧師 – 無水之道

以色列人離開為奴的埃及,進入了自由的曠野。他們是按著上主的吩咐,一段段的在曠野往前走的。但曠野雖然帶來自由,但亦充滿危機和不確定。當以色列人行到利非訂,百姓沒有水喝。

百姓渴了。在曠野之地發覺無水,向上主發出要求,何錯之有?

陳智衡牧師 – 走不易的道路

路加福音九51節開始,至路十九44節,是整本路加福音的中央部分。上一個大段是路四14開始,講述耶穌呼召門徒,行神蹟奇事,宣講天國真理。而在下一個大段,是由路十九45開始,那是講述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的受難和復活。而中間這大段,路加福音九51節開始這,那是講述在位的猶太人領袖,他們不斷地抗拒和挑戰耶穌,而耶穌做的,就是不斷呼召上帝的子民悔改歸主。而今日這段經文,是這中央部分耶穌進入耶路撒冷聖殿作為開始。

鄧瑞強博士 – 大人物與小薯仔

各位弟兄姊妹,早安。在這疫症裡,祝願各人平安。

  今日,我們來看《列王紀下》的經文。

  大家可能讀過《萬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這本書,作者為歷史學家黃仁宇,他在這書中表達一種「大歷史觀」,以宏觀的視野,討論事情如此發展的背後,有著龐大的制度之制約。今天,我講《列王紀下》的一個小故事,我視之為一種「微歷史」,作者透過一「微敘事」,去舒發他對歷史前景的看法。

  《列王紀》寫成之時,猶大國已被巴比倫所滅,他們被擄去異鄉,他們的歷史看來驟然中斷。那些猶太神學家,在巴比倫的土地上,他們思考一些嚴肅的歷史神學問題。如:在強大的巴比倫帝國面前,猶太人渺小得可憐,但,若這歷史的渺小者仍獲得上天眷顧的話,則他們在強大者面前能扮演什麼角色?這些角色有何重要性?這些微小角色會改變歷史的軌跡嗎?這些微小角色能對人類的救贖作出貢獻嗎?

李均熊牧師 – 摩西的多重宇宙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今屆(95屆)奧斯卡金像獎有十一項提名的電影《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今日講題的靈感自然是取材自這部電影,但其實一二個月前我已經在外間一個課程用這個題目。那個課程我嘗試結合申命記的編修研究(redaction criticism)和今日的牧養關注,提出一種我們未必熟識的閱讀申命記的方法。講道不是教學,所以我不在這裏詳論當中的方法問題。簡單一點交代的話,所謂編修研究,是假設聖經經文的產生,是經歷不同年代、多重的編寫。由最初的口耳相傳,到成文成經成典,經文都因應年代的轉變而產生的讀者群,作出修定和增潤。通常我們會簡單將這些年代分成亞述時期,巴比倫時期,波斯時期到希羅時期。因應以色列人在這些時期所面對處境的轉變,經文傳遞者,或稱之為「文士」,會按身處這些處境的人民所需要的信息去塑造經文。在亞述和巴比倫時期面臨國家一步一步進入毁滅的以色列人,和波斯時期新生代有機會回歸故土重建聖殿聖城的以色列人,他們自然有很不同的牧養需要。文士便以他們的需要,透過不同技巧去塑造經文的側重點。所以每一層次的編修,其實都是一次因應時代牧養需要而有的修訂。

高國雄牧師 – 如何可以勝過文士及法利賽人的義?

什麼是文士及法利賽人的義呢?

文士:是指那些有抄寫才能、負責抄寫聖經、律法條文,整理資料等。後來發展成為學者階層,負責抄寫猶太律法,並在聖殿和會堂中向百姓教導和講解。

法利賽:最初由一群反對猶太人與希臘同化,對抗外邦異俗的人,他們嚴守摩西律法,目的在保全國家精神之完整,所以此黨乃由熱烈的愛國精神及宗教虔誠而產生;及後因其要旨為牢守摩西律例淪為形式主義,以為只要遵守律法者,就可以得到上主賜福。

所以他們的使命就是要:守護律法、維護真理,並自以為是上帝的代言人。

在福音書內,耶穌對法利賽人的指責非常嚴厲,稱他們為「假冒為善、粉飾的墳墓(太23:27)」、和魔鬼的兒子(約8:44)
V20耶穌指出「義」是進入天國的必備條件,這不是一般的「義」,文士及法利賽人的「義」也不足夠!!

但這句話不是說我們要靠「(自己)義的行為」賺取進入天堂的門票,而是指「義」和「上帝的律法」在基督徒生命中的功能。

林豪恩先生 – 天堂的位置為誰而留?

看到這個題目,有人會聯想到從前某位公眾中物的故事:某年她出席公開場合時,有感而發提到:「我今朝有去望彌撒。今朝嘅福音有真福八端。真福八端嘅第八端,有人話好啱我。第八端就係:為義被難真有福,因為喺天堂已經預咗個位畀我。」雖然,「喺天堂已經預咗個位畀我」這句話引起不少討論,但我想起的,是另一個故事與我的工作比較有關係的故事,這個故事你很可能聽過:

有一位傳道人,他壽終了;剛巧同一天有一位巴士司機也去世了,但是,傳道人卻下了地獄,而巴士司機卻上了天堂,為甚麼呢?傳道人氣憤的跑去跟上帝理論說:「上帝啊,你很不公平,為什麼我那麼忠心地傳講你的信息,卻下了地獄,那巴士司機開車橫衝直撞卻上了天堂,難道您沒有觀察到嗎?」上帝說:「我看見啊!但是你每次在講道時,台下的教友全都睡著了,而巴士司機每次載著教友時,全車的教友都在虔誠的祈禱,所以….」

天堂的位置為誰而留呢?在今天經課的詩篇,我們讀到詩人提出了類似的問題:

高國雄牧師 – 天國近了,悔改吧!

各位弟兄姊姊,在大年初一的日子,在此先恭祝大家,新年蒙福,身心靈健康。

中國人在新年傳統會說好多吉利的說話,拜年的時間,你說得最多的是那些呢?如果我們細心留意,用心理解,就會發覺當中可以大概分為幾大類:
祈求保持/存、不變”Keep”:身體健康、青春常駐、身壯力健、龍馬精神、出入平安等…
一些期盼、希望獲取更多(特別是物資上的)”Wish/Take”:恭喜發財、一本萬行、步步高升、心想事成、花開富貴等…

對於未來一年,我們對信仰又有怎樣的期盼呢?

保持?不變已經非常滿足?上帝主權的挑戰?

獲取更多?想要獲取的原因?

中國傳統仍有另一種智慧,新年賀詞還有: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年輕時總是不明白,這與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不單是去舊迎新,更是復始、更新,有一個回到從前的意思”ReStart/Reset”

所以中國人今天開始是癸卯年(有說是由立春那日開始),由甲子、乙丑到壬戌、癸亥,天干與地支配合共60年,之後又由甲子開始,重點在於重新開始,是一個循環,有回到最初,返到本源…這或許才是每年我們應該有的最大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