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牧心窗:換一個角度想想

突破思維障礙系列

換一個角度想想

許開明牧師

 當一條路走不通時,你會怎樣呢?許多人以為走不通便是失敗;其實,如果能夠換個角度想想,可能會讓你邁向另一種成功呢。

 

一位弟兄入院做手術,結果手術失敗,原來主刀醫生,是位實習醫生。這醫生第一次操刀,欠經驗和技術,不成功有因。弟兄的親友知道此事都很不滿,有要求轉院、賠償或控訴醫院。弟兄心情也不好。牧師前往探望,安慰弟兄說:「知道你的手術失敗很難受。不過,第一次手術失敗,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醫院肯定會高度重視,派一位資深的外科醫生給你做第二次手術,盡量確保手術成功;我們也會為你代禱的。」果然,第二次手術,醫院真的派出專家親自操刀,手術非常成功,弟兄充滿感恩。

 

路加福音十五章十一至三十二節記載,當小兒子散盡家財,走投無路,淪落在豬場,飢餓時連豬所吃的豆莢也吃不得;他在窮困中,突然從另一個角度去想想,要父親接納自己這敗壞到極的兒子簡直是無可能的,但可以當父親的僱工,也好過在豬場幹活;若然他能向父親認錯,慈父定能給他一個機會。

 

浪子重回父家時,大兒子卻不能接納小兒子和娼妓吞盡家財後,父親竟然熱情的宰肥牛犢歡迎浪子回來。因為大兒子注視的是過去小兒子的不當行為,他的思維只停留在那裡,因此不能接納和寬恕。相反,父親著重的不是兒子散了他多少的家財,離家到底有多久;而是浪子的回頭,這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事,因此要歡喜快樂。這慈父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浪子,讓他得回這兒子,兒子也得以重投父懷,破鏡重圓,也不用一生在豬場過活,潦倒一生。

 

 從另一個角度想想,往往能夠帶來突破,邁向意想不到的結果。從另一個角度看,讓我們更清楚上帝的奇妙作為。試想約瑟若不是被賣到埃及為奴,便不會在埃及波阿斯的家裡,當上管家;若不是當上管家,有機會接觸主母,便不會因主母誣告而陷在監裡,認識了太監酒政;若不是酒政獲釋後推薦約瑟給法老解夢,約瑟便不會當上宰相,使埃及渡過飢荒,並使全家全族在飢荒中得救呢!(詳見創37、39、40及41章)。身為上帝的兒女,讓我們多從另一個角度想想,更重要的是從上帝的角度來看,你就會找到人生的出路。

 

現代人生活在機械的年代,著重固定的程式,和指定的動作和反應,就連我們的思想方式也被定型;我們滿腦子都是固定的思維,使我們的思考力也被困住。如果我問你1+1在甚麼情況下不等於2時,你需要想很久才懂回答的話,便證明你的思維十分固定,腦筋轉數是慢了點了。其實,正確答案很簡單:在算錯的情況下,1+1便不等於2。

 

當你思考人生的問題,或正尋求上帝的旨意時,嘗試「避開大路,不向直路,潛入小徑」。也就是說,你的目光不死盯著你的眼前目標不放,而是轉向其他不被人注視的角落。你前面的路封死了,不必絕望。如果你找到一條新路甚至出路後,全力以赴,你的成功可能更大;而你所經歷的上帝反而更奇妙呢!

 

聰明人不會只停留在一個固定層次作思考,他們知道人生總有許多路可以走;如果上帝關了這扇門,也會開另一扇門;如果在這方踫壁,不必太緊張,換個角度可能走得更好,或對你更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