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豪恩先生 – 存在的勇氣

      210425_sermon

講題:存在的勇氣 The Courage to Be

講員:林豪恩先生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1年4月25日

 

  1. 引言

「存在的勇氣(The Courage To Be)」是神學家田立克一本書的書名。為甚麼人需要存在的勇氣呢?他認為因為人生面對焦懼(anxiety)及恐懼(fear),恐懼是有具體對象,例如疾病、飢餓,人會找方法去解决,但焦懼是空無,是有限的人面對死亡的無限,是無對象的,因此也找不到方法去解決。今天,我們不是討論「存在的勇氣」這本書,只是借書名為點題來閱讀經課的四段經文。

 

  1. 經文及解釋

  2. 使徒行傳:耶穌死而復活是我們存在的勇氣

4:5第二天,官府、長老,和文士在耶路撒冷聚會,

4:6又有大祭司亞那和該亞法、約翰、亞歷山大,並大祭司的親族都在那裏,

4:7叫使徒站在當中,就問他們說:「你們用甚麼能力,奉誰的名做這事呢?」

4:8那時彼得被聖靈充滿,對他們說:

4:9「治民的官府和長老啊,倘若今日因為在殘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查問我們他是怎麼得了痊癒,

4:10你們眾人和以色列百姓都當知道,站在你們面前的這人得痊癒是因你們所釘十字架、上帝叫他從死裏復活的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

4:11他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4:12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這是第一個勇氣的故事。勇氣在哪裏呢?在接下來的那一節經文:

4:13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

 

膽量這個字,可以譯為勇氣、自信或無懼。是甚麼狀況需要門徒鼓起勇氣回應呢?你有沒有遇過需要勇氣去面對的狀況呢?

 

這個段落以「第二天」開始,讓人猜想事情應該與「第一天」有關。沒錯,門徒在之前的一天被聖殿的守殿官拘捕,被祭司們扣押過夜,第二天被帶上公會審訊。何事被審問呢?:(4:7)「你們用甚麼能力,奉誰的名做這事呢?」「這事」是甚麼事呢?(4:9)彼得的回答是「在殘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那又是甚麼事呢?這是一個經常在兒童主日學講的故事:

3:1申初禱告的時候,彼得、約翰上聖殿去。

3:2有一個人,生來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來,放在殿的一個門口(那門名叫美門),要求進殿的人賙濟。

3:3他看見彼得、約翰將要進殿,就求他們賙濟。

3:4彼得、約翰定睛看他;彼得說:「你看我們!」

3:5那人就留意看他們,指望得著甚麼。

3:6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

3:7於是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

3:8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上帝。

 

如果我們細心閱讀,就會發現門徒被拘捕和審判,未必是醫治瘸子這行動,而是他們對行動的解說:

3:12彼得看見,就對百姓說:「以色列人哪,為甚麼把這事當作希奇呢?為甚麼定睛看我們,以為我們憑自己的能力和虔誠使這人行走呢?

3:13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就是我們列祖的上帝,已經榮耀了他的僕人耶穌;你們卻把他交付彼拉多。彼拉多定意要釋放他,你們竟在彼拉多面前棄絕了他。

3:14你們棄絕了那聖潔公義者,反求著釋放一個兇手給你們。

3:15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上帝卻叫他從死裏復活了;我們都是為這事作見證。

 

4:1使徒對百姓說話的時候,祭司們和守殿官,並撒都該人忽然來了。

4:2因他們教訓百姓,本著耶穌,傳說死人復活,就很煩惱,

4:3於是下手拿住他們;

 

門徒面對官府需要勇氣,因為他們宣講與官府相反的判斷。官府判定耶穌「誘惑國民,禁止納稅給凱撒,並說自己是基督,是王」(路加福音23:2),最後把他視為判亂罪的罪犯處以釘十字架死刑。現在門徒卻公開宣傳耶穌不是罪犯,而是彌賽亞,是「那聖潔公義者」,即是否定官府的判決,指責官府判斷錯誤。

 

官府擁有權力,也擁有武力以實施其權力。不久之前,官府就運用其權力把他們所跟隨的耶穌拘捕和處決。現在門徒再次面對官府,怎可能不恐懼呢?他們如何有如此的勇氣呢?

 

其實,門徒的勇氣不是一直都有的。大家還記得耶穌被拘捕時,門徒立即四散,連信誓旦旦的彼得,也三次不認主。現在門徒的勇氣,是因為重遇死而復活的耶穌而來的,在另一次面對官府的審判時,門徒如此說:

5:29彼得和眾使徒回答說:「順從上帝,不順從人,是應當的。

5:30你們掛在木頭上殺害的耶穌,我們祖宗的上帝已經叫他復活。

5:31上帝且用右手將他高舉,叫他作君王,作救主,將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賜給以色列人。

5:32我們為這事作見證;上帝賜給順從之人的聖靈也為這事作見證。」

 

耶穌死而復活,證實他果真是彌賽亞,對門徒來說,這是事實,他們是為這事實作見證。官府曾經恐嚇門徒,禁止他們宣揚耶穌是基督。彼得回應說:「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4:20)原來,耶穌死而復活這事實能夠給予門徒巨大的勇氣面對壓力和恐嚇。各位弟兄姐妹,你也像當年的門徒一樣肯定耶穌已經復活嗎?耶穌死而復活這事實能夠給予你勇氣去生存及面對生存的各種挑戰嗎?

 

 

  1. 詩23篇:上主順逆相伴是我們存在的勇氣

或者有人認為,生存其實不一定需要勇氣,而是很自然的事情。對某些人在某些人生狀況來說,生活順暢,無風無浪,無驚無險,有足夠能力及資源應付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完全不用觸及勇氣這回事。詩23篇的頭幾句會不會就是這種狀況呢?

1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致缺乏。

2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3他使我的靈魂甦醒,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不缺乏、躺臥在青草地上、安歇在溪水旁……在如此的狀況中,舒服暢快,怎會需要勇氣呢?然而,你也知道這些狀況不會是人生的全部,從小開始,你就已經遇過不少需要勇氣作決定,也需要勇氣回應的處境,有些時候,甚至是需要勇氣才能繼續走下去。詩23篇的作者也不例外:

4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你與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5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人生路上會有「死蔭的幽谷」,也會遇到「敵人」。陷入「死蔭的幽谷」中,或者面對「敵人」的時候,「怕遭害」是一般人正常的反應吧!詩人說「不怕遭害」,甚至在敵人面前擺設筵席如此豪邁,應該不是一般人的常態,而是有神奇力量的介入。詩人深信那介入於他的人生中的力量就是耶和華上帝,無論是順或是逆,耶和華上帝都與他同在,使他能夠享受青草地、溪水旁,也有勇氣走過「死蔭的幽谷」和面對有「敵人」的處境。

 

有一位朋友一直健康良好,生活有序,事奉殷勤,而且好學進修,最近意外地發現自己患上癌症,以下是她分享的心路歷程:

 

「10月23日進行MRI,25日抽組織化驗,12月2日醫生說我患的是淋巴癌。那位醫生是基督徒,他和我交代病情後,說要挑戰我的信仰。他問我怎樣看自己患病這事。我回答說:「日光之下無新事,人生亦無常。」但以理三位朋友「即或不然」的信仰,是我追求的屬靈情操。無病無痛時說倚靠主有多難?!唯有在艱難時刻仍然信靠順服才是真的操練。未來的日子雖然不容易,我深信每一個經歷都是寶貴的,求主幫助我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中,仍然尊主為大!以神為樂!

 

12月28日第一次化療後覆診,因中性白血球是零而需要留院。住院期間最初幾天的中性白血球仍然是零,後來又突然升到超過正常的指數,當中體會到前人說「病人常經歷像坐過山車高高低低的滋味」。2021年1月1日在醫院安靜默想時,我禱告上帝「我不要坐在過山車上,而是上帝祢陪伴我在觀望台看著這輛過山車」。我會留意自己身體的狀況,但求主賜我不受太大的牽動,因為好壞、禍福、生死,都在上帝手裡。我的主診醫生每天都來看我,每次交代完病況,總是在信仰上給我一些挑戰或提醒。他對聖經的認真,對信仰的執著,給我很多啟迪。他多次提到「病」可以使人歸正,停一停、靜一靜,使人回歸正路,歸回上主,當人專注上主,是可以將「病」放下的。能夠在醫院安靜的房間過除夕及新年,是上帝給我很特别的禮物,好像住在退修營中,過了幾天安靜反思的日子。

 

詩23篇的作者繼續寫道:

6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耶和華的殿在哪裏呢?不在耶路撒冷,不在禮拜堂,而是在有耶和華以恩惠慈愛相隨相伴的人生中。

 

 

  1. 約翰一書:人們彼此相愛是我們存在的勇氣

存在的勇氣不單單從上帝的同在而來,也從我們生活的社群而來。耶穌基督不單單呼召我們個別地跟隨祂,而且呼喚我們進入憂戚與共、互相扶持的社群。約翰一書的作者如此勸勉我們:

3:16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

3:17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裏面呢?

3:18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

 

還記得上次講道時提及過冰島這個快樂指數名列前芧的地方,調查報告顯示,冰島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人相信如果他們遇到困難,總會有人會來幫助他們。試想想,如果你知道當你遇到困難時,你周圍總會有人來幫助你,你會不會更有勇氣面對生活中各種的處境呢?

 

剛才提及那位朋友自己一個人住,她在患病接受治療的時候也有類似的發現:

 

「我第一次看專科醫生時,有一位前查經組長和她丈夫要陪我,當時我說「不必啦,我自己可以呀。」然而他們盛意拳拳,我卻之不恭。平日我間中陪同事看醫生看報告,今次反過來被人陪伴,原來這感覺是很窩心的。我母會及前實習教會的弟兄姊妹都嚷著要來探望及幫忙家居清潔;還有我就讀的神學院院長、屬靈導師、論文督導、老師、同學的探望、關心及代禱;家人,特别是我妹妹常常陪伴及幫忙處理很多實務;還有很多其他弟兄姊妹、親戚朋友及鄰居,不能盡錄,他們的禱告及關懷備至,頓時令我感覺萬千寵愛在一身。」

 

約翰一書這段經文有幾句特別的話:

3:21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的心若不責備我們,就可以向上帝坦然無懼了。

 

「無懼」這個字在使徒行傳譯為「瞻量」,即是「勇氣」,描述門徒因為傳揚耶穌是基督而面對官府審判時的態度。那份連面對上帝都可以坦然的勇氣是如何來的呢?前文說是「我們的心若不責備我們」。那麼,我們的心如何能在上帝面前安穩呢?前文說:

 

3:18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

3:19從此就知道我們是屬真理的,並且我們的心在上帝面前可以安穩。

 

約翰在這裏提醒我們,內心的安穩並不是來自合起眼睛的冥想,而是來自真誠的和行動上的彼此相愛,即是互相照顧。

 

 

 

  1. 總結:約翰福音:屬於基督是我們存在的勇氣

在「存在的勇氣」書中,田立克認為恐懼有具體對象,例如疾病、飢餓,人會找方法去解决,但焦懼是空無,是有限的人面對死亡的無限,是無對象的,因此也找不到方法去解決。如果人能夠在空無之中找到所屬,在死亡的無限之中找到歸宿,這將會為存在注入勇氣,為人生建立基礎。在空無之中,你找著甚麼呢?在死亡的無限之中,哪裏是你的歸屬呢?福音書約課中耶穌的說話,會不會成為你的引導呢?

 

10:11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10:12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

10:13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並不顧念羊。

10:14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

10:15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

10:16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裏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

10:17我父愛我;因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

10:18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

 

你歸屬誰呢?歸屬於不同的對象,狀況和結果都會不同。有些對象會用威嚇來令你就範,有些總會令你感到不安全和不放心。歸屬於耶穌基督的,就是在危難的時候,祂也不會撇下你不顧,反而捨命相救。祂是空無之中你可以找到的實在,是死亡的無限之處你可以安穩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