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04_sermon
講題:平凡信徒肩負不平凡任務 Home town disciples, mission impossible.
講員:高國雄牧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1年7月4日
1耶穌離開那裏,來到自己的家鄉;門徒也跟從他。 2到了安息日,他在會堂裏教導人。眾人聽見,就很驚奇,說:「這人哪來這本事呢?所賜給他的是甚麼智慧?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異能呢? 3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姊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裏嗎?」他們就厭棄他。 4耶穌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本鄉、本族和自己的家之外,沒有不被尊敬的。」 5耶穌在那裏不能行甚麼異能,不過為幾個病人按手,治好他們。 6他也詫異他們不信。耶穌走遍周圍鄉村教導人。 7他叫了十二個使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也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污靈, 8並且吩咐他們:途中不要帶食物和行囊,腰袋裏也不要帶錢,除了手杖以外,甚麼都不要帶; 9只要穿鞋子,也不要穿兩件內衣。 10他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到何處,進哪家,就住在哪裏,直到離開那地方。 11若有甚麼地方的人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你們離開那裏的時候,要跺掉你們腳上的塵土,證明他們的不是。」 12使徒就出去傳道,叫人悔改, 13又趕出許多鬼,用油抹了許多病人,治好他們。
由馬可福音4:35開始,連續不斷展示出耶穌基督的能力及使命:平靜風浪、格拉森趕鬼、醫好12年經血不止的婦人、叫會堂主管葉魯女兒復活,接著就是今天的經文,耶穌基督回鄉,門徒跟從。
回鄉後就在安息日時,進入會堂教導,經文描述(V2)眾人聽見,就很驚奇(原文新約:驚訝/震驚,使大吃一驚);弟兄姊妹,我們有沒有因為上帝的話語而驚訝過?為什麼沒有/少有呢?
(V2)說:「這人哪來這本事呢?所賜給他的是甚麼智慧?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異能呢?
對耶穌基督的教導震驚,對祂所行的異能神蹟驚訝,理應所生的是敬畏、拜服之心,從而渴望著耶穌基督教導自己、幫助自己、拯救自己,正好過去在其他地方一樣…
但耶穌基督故鄉的親友卻因故有的認識,而產生不同的反應及結果…
(V3)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姊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裏嗎?」他們就厭棄他。
這不是“那”木匠嗎?…
稱呼耶穌基督為“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在他們心目中耶穌沒有任何身份,是他人的附屬,這一種附屬的理解正正代表著他們輕視耶穌,更因為以為自己認識/熟悉,這往往成為追求主最大的障礙:
「聖經的教導我從小就認識了!」
「宗教都係導人向善,基督教大概也差不多…」
「我父母是基督徒,身邊很多朋友也返教會,我知道什麼是信耶穌…」
記得1996年曾經在美國亞特蘭大百週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參與宣教活動,帶領香港團隊有個多月的時間在當地進行文化宣教,其中最深刻的就是邀請當地人信耶穌時,每一個的回應大概也是「我家是幾代信徒,我嬰孩時已經接受洗禮了,耶穌我當然認識啦…」但當深入一些分享交流時,就發現他們大部份根本已經再沒有回教會、沒有讀聖經,甚至覺得耶穌與自己從來也沒有個人的關係…
自以為認識/熟悉也容易產生故有的印象,以過去的印象/經驗來決定所有:
例子:「三文魚有寄生蟲,日本人從來不吃三文魚魚生」,這其實是60年代以前的故事,經過科技新的發展,已經完全改變,過去十年,日本人最愛魚生除了吞拿魚,就是三文魚…
「教會教導的都是一般導人向善的大道理,牧師未講我也大概估計到內容…」
這一種態度,往往成為了我們接受信仰/信仰成長的最大阻礙。
他們就厭棄他。
他們厭棄耶穌!?(原文新約:他們就生他的氣)
他們為何生氣呢?
見到自己人(熟悉的人)“成功”不是應該慶幸,並且覺得與有榮焉、引以為傲的嗎?
人的自我、妒忌,會造成盲點…
很多人一生追求信仰,就是要看神蹟,認為只要神蹟出現,他就必會專心一意敬畏上帝;
馬可福音8:11-12法利賽人出來盤問耶穌,要求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想要試探他。耶穌心裏深深嘆息,說:「這世代為甚麼求神蹟呢?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神蹟給這世代看。」
耶穌基督在這裡所提到:再沒有神蹟,與及經課(V5)耶穌在那裏不能行甚麼異能,不是指耶穌基督不再施行神蹟(實際上祂繼續行神蹟,甚至行最大的神蹟:釘身十架,第三天復活),而是告訴我們,要追求上帝(上帝本身),而不是要追求神蹟(上帝的作為),焦點要清楚;經課中清楚表示他們(鄉里)因見耶穌基督的能力及智慧而驚訝,但他們沒有因此要歸榮耀予上帝,反而更質問/質疑耶穌基督能力的來源…
請留意:由於對主的不信、厭棄、生氣,帶來極嚴重的後果:
(V5)耶穌在那裏不能行甚麼異能
神蹟因此少了!人透過神蹟認識上帝、歸榮上帝的機會少了…
不但如此,他們更因此質疑上帝!
(V2)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異能呢?(原文新約:這樣的神蹟竟然透過祂的手發生!)
竟然透過祂的手!!
很多時候我們質疑上帝,是因為我們覺得事情發生得不合我們的認知、邏輯、期望,請謹記:上帝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就算我們不明白,甚至祂會用我們最不能接受的方法展現祂自己,但請不要懼怕,他所賜的必定是最美好的。
接著經文提到耶穌基督差派門徒兩個兩個出去,醫病趕鬼,竟然
(V8-11)吩咐他們:途中不要帶食物和行囊,腰袋裏也不要帶錢,除了手杖以外,甚麼都不要帶;只要穿鞋子,也不要穿兩件內衣。他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到何處,進哪家,就住在哪裏,直到離開那地方。若有甚麼地方的人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你們離開那裏的時候,要跺掉你們腳上的塵土,證明他們的不是。」
我們今天遠遊絕對不會這樣,就算參與宣教活動,也應該從來沒有牧師要求我們這樣(猜想如若我這樣要求你們,你們也不會跟從…),當然我們也要認識近東遊牧民族背景中的文化,接待客旅是非常重要的事,亦是聖經中提醒必要做的事情;但這般極致的甚麼也不帶,衣服也不穿才就上路,大概也只會被認為是粗梳、“亂來”、太沒有計劃、不合格,與及不同能,但這就是耶穌基督對門徒的教導。
今天我們又如何回應主的教導呢?特別是那些我們未能明白,心底裡其實充滿不信任的託付呢?我們會視而不見?選擇自己喜愛的才接受?解釋逃避?還是願意謙卑地照單全收呢?
為何耶穌基督會這樣吩咐,而門徒又能照做呢?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耶穌基督與他們同在。
回到經文的開首,經文沒有表達為何耶穌基督要回鄉,是因為工作忙碌,要回鄉休息嗎?是因為想念家人,要回鄉探親嗎?我們無法知道,但我們清楚願意在安息日時進入會堂教導,被厭棄仍然選擇繼續(V6)走遍周圍鄉村教導人;一個非常簡單直接,又同時是最重要的答案,是因為愛,耶穌基督愛每一個人,每一個地方,當然也深愛自己的成長地,自己的家鄉,儘管不受歡迎,儘管被人厭棄,甚至令人生氣,祂仍然帶著愛去分享,更差派所愛的門徒,去完成不容易的任務。
請留心:耶穌基督因為愛仍然要走遍周圍鄉村教導人,所以祂就差遣門徒承擔承繼;今天,我們同樣地就是那麼平凡的信徒,面對著不容易的世情,肩負起這不平凡任務,求主與我們同在,讓我們有力以愛去改變世界,引領更多人歸向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