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均熊博士 – 我就是生命的糧

      210808_sermon

 

講題:我就是生命的糧  I am the bread of life 

經文:約翰福音6:35,41-51

講員:李均熊博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1年8月8日

 

起:糾結的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是一卷十分難讀通的福音書。約翰福音難讀通,主要原因是福音書的每個段落,經文都糾結多重的主題,好像一條粗壯鋼䌫(cable),是由無數鋼索 (wire) 組成一樣。好像我們今日經課福音書的選段,若你仔細分辨一下內中所包含的主題,你會驚覺經文的內容是如此豐富,而且每個主題並非單一出現,而都是貫串整卷約翰福音書,要掌握約翰福音的神學信息實在不是一件易事。

看看今日經課福音書選段的主題,當中就包括有:耶穌「我就是」的宣稱、生命的糧(原文即生命麵包),引申出來的不飢不渴、吃了就不死;接著是一連串關於舊約的主題,如嗎哪、曠野、猶太人的祖先、摩西、先知書上的教導;當中還有猶太人對耶穌的議論,天上降下來相對耶穌地上的父母,差遣耶穌的父,未看見父和看見父,還有末日復活,永遠活著等等。

若你熟識約翰福音,剛列出的每一個主題都可以貫串整卷約翰福音的。耶穌「我就是」的宣稱在約翰福音出現過至少七次;與猶太人爭論的主題在約翰福音五至十章均有出現;摩西和律法的主題在第一章引言部份和第三章耶穌與尼哥德慕夜話都有談及,也散見於五、七、八、九章;這裏不飢不渴的主題,耶穌在第四章與撒馬利亞婦人談道就說過,那處是活水,這裏則是生命麵包;信耶穌是父差來的,就由第一章開始,到四、五、六、七、九、十二,以至十四至十七章耶穌的最後道別都有提及;復活主題不單在五和六章提及,更有十一章整段關於拉撒路復活的事件和對話,耶穌自己就是從死人中復活的主......若每一個主題都仔細追溯,講解明白,就是純粹環繞今日經課的主題,我想到了晚上大家還是要坐在這裏。

承:信的人有永生

有見及此,今日我只集中6章47節「信的人有永生」這個主題去宣道。「永生」(eternal life) 在約翰福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主題。但大家首先要留意,要完全掌握「永生」這個主題,可能要同時理解第三章耶穌與尼哥德慕的對話,當中涉及第六章沒有,但又和「永生」有關的主題:神的國、重生、得救、定罪,這是今日我會從略的。但選定「永生」這個主題,是因為我懷疑華人信徒受佛道思想,又或中國文化所影響,可能都對約翰福音所講的永生有些誤解。在今日經課中,6章35及48節耶穌宣稱「我就是生命的糧」,此一宣告帶來猶太人的疑惑和議論,耶穌回應他們的時候,就說到「信的人有永生」,以至說人若吃這生命的糧,必永遠活著。正是這裏,雖然經文講到永遠不死,但永生並非指佛家所言的超脫輪迴,又或道家追求的長生不死,又或普通人想當然的指在時間上永遠的生命。若我們將永生的希臘文ζωὴν αἰώνιον(zōēn aiōnion讀zo-heyn eh-oh-nee-ohn)直譯,應是「那屬於αἰών (aiōn 讀eh-on) 的生命」(the life belongs to aiōn)。大家不要聽錯,Aion (讀eh-on)並不是某間日本品牌的超級巿場或財務公司(Aeon),而是(根據黃根春教授編寫的新約希臘文詞典)可以解作「時代」或「年代」(the age)。今日講「時代」可能有一些敏感,為免大家進一步誤會,我就跳過所有學者的討論,直接將結論和大家分享。

這一個中文聖經譯作「永生」的詞語,應該理解為「那屬於時代的生命」(the life belongs to the age)。而這裏的「時代」,從猶太人的末世觀出發,所指的並非今天的時代,而是「那要來的時代」(the age to come)。所以「永生」並不是永遠不死的生命。耶穌作為生命的糧,當我們接受並相信,就能得著這「那屬於那要來的時代的生命」(the life belongs to the ages to come)。「那屬於那要來的時代的生命」,並不會因為今世的生命完結而完結,所以是「不死」(everlasting)的。但相反地,約翰福音的運用可以理解為:因為耶穌從天上來成就父的旨意,相信又接納耶穌是父差來的人,就可以在今世享有「那屬於那要來的時代的生命」。

大家還清醒嗎?不錯,若要將方便上口的「永生」一詞,改成為一串翹口的「那屬於那要來的時代的生命」,約翰福音將變得非常難(閱)讀。大家不妨之後找機會將聖經所有譯作「永生」地方,改成「那屬於那要來的時代的生命」,看看是容易明白了, 還是更加令人疑惑。但這裏就樣我(用有限時間)解開(unpack)這一個(有如數學代號mathematical notation)「永生」所代表的「那屬於那要來的時代的生命」的意思:

在耶穌當代的猶太人,他們有一套基督教所承接的末世觀,就是將世界分為兩個時代(two ages),一個是今世的時代(this age),另一個就是「那要來的時代」。「那要來的時代」,亦就是「彌賽亞的時代」the age of Messiah,又或說「神的國降臨的時代」the age of the coming of the Kingdom of God,有時亦會說成「末後的日子」the last age,也可說成「末世」eschaton。意思就是說:當彌賽亞/基督顯現的時候,一個新的時代,也是末後的時代,便要來臨,上主作王的國度要降臨,那時上主要審判人間(定世人的罪),有些人要因此滅亡,有些人卻因基督而得救,要和上主一同作王,享受這個時代的新生命,得著一個屬於這個「要來的時代的生命」(或曰永生)。

你若將這一個末世的意義代入約翰福音3章16節,就會明白甚麼叫「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以上只是一種很簡化的說法,而且在約翰福音,或之後我們基督宗教的演譯,都和這種兩個時代的末世觀有些不同。基督第一次降臨,開始了那要來的時代,但這個「今世的時代」卻未完結,要到基督的再臨,才完全實現那個將要來的彌賽亞時代。我想大家應該都聽過既濟未濟(already but not yet)的基督教末世觀,正正就是指著這個「將要來的時代」已然開始,卻仍未成全的意思。

轉:領悟「生命的糧」

對於猶太人以至約翰福音對末世的理解,如何幫助我們領悟今日經課「生命的糧」的意義?這裏「生命的糧」所聚焦的,是C. H. Dodd所謂的「實現式終末論」(realized eschatology),所關注的不是那將要來的彌賽亞時代怎樣將萬事更新(雖然這個將來的元素也是有的,約翰福音六章中就四次題到在末日使人復活),而是如何透過相信耶穌基督,使那將要來的世代的生命,在今世的日子中實現出來。「信的人就有永生」這句說話是應該如此拆解(unpack)的,「信的人就有永生」是指我們若相信耶穌是由父從天上差來完成父的旨意的基督,就可以在今世得著那將來世代才可以得著的生命。

領受耶穌生命的糧,究竟會得著一個怎樣的生命。這是一個屬天的生命,不受地上物質的限制而變得到不足:「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使人吃了就不死。我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必永遠活著。」這句說話是回應猶太人聽到耶穌說自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而產生的疑惑。猶太人因為認識耶穌的父母,就奇怪耶穌為甚麼說自己是從天降下來。情況一如耶穌和尼哥德慕對談,尼哥德慕也誤解了重生意思一樣:耶穌的意思是從天上生,尼哥德慕想的是要由回復時間的開始再生出來。再聽一次耶穌對猶太人的回答(6:44-50):「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人能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在末日我要使他復活。在先知書上寫著:『他們都要蒙神教導。』凡聽了父的教導而學習的,都到我這裏來。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惟獨從神來的,他才看見過父。」猶太人嘗試從時間的橫向歷史現實,從過去已知的經驗,從地上人間的關係去明白耶穌的本源和說話的意思,但耶穌所講的是縱向、超越歷史平凡的上面,需從上頭啟示的源頭去明白的。

猶太人從祖宗的過去,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只知道神賜過嗎哪,使民族離開曠野的危險。但耶穌所說的是超越我們的過去的經驗,是天上的父教導和啟示源頭的自我揭示。用回我解釋的末世觀,可以說猶太人經驗和思想仍然停留在今世的地平線(Horizon)上,但耶穌要作為生命的糧,所賜的是屬於「那將要來的世代的生命」。雖然耶穌用大家熟識、物質的麪包去,去講這個生命是可以食進肚子,延續今世的經驗;但同一時間耶穌用天上的,末世的復活,「那屬於世代的」這些用語提醒猶太人,又用到自己的肉可以吃,來阻斷猶太人在地的想法,正是要從他們盼望的要來的世代去入手,要求他們去融合今世與他世的地平線(fusion of horizons),才可以領悟耶穌是生命的糧的意義。

合:今天的福音

對今日的我們,耶穌是生命的糧,以至我們吃這個糧就可以得到那要來的世代的生命,又有甚麼意義呢?若在下已經是基督徒,代表已經相信和接納耶穌是父所差來,完成父旨意的基督聖子,透過聖餐吃過耶穌的肉和飲過耶穌的血,是已經與基督結連,領受了這個天上的糧。換句話說,作為基督徒,我們已經有「永生」,已經擁有「那要來的世代的生命」。但我們會否仍然如猶太人一般,想法仍然停留在今世的生活,而沒有領悟「永生」意義呢?我們是否仍然以我們有限的經驗,以我們地上生活的理解,去試圖活出不屬於今世,那屬天的生命呢?當然我們不會好像上一段落(6:25-34)一般群眾只要求耶穌的神蹟去餵飽我們;我們當然不會當耶穌是一般地方神靈如黃大仙對我們有求必應吧(是嗎?),我們當然不會以為我們可以將耶穌好像手機般放在口袋,隨時可以應我們需要速遞我們的要求 (還是你是這樣看信耶穌?);但我們遇事祈禱,是否仍然只期望上主以我們的方法(in our terms),以我們經驗所容許的方法,去處理我們的問題,卻沒有想到耶穌不是我們可以操控,信仰生命不屬於今世,上主參與我們生命的困難是透過祂的方法(in his terms),那屬於他世,天上的方法呢?我們所擁有的生命是史無前例的(unprecedented),所以永遠是意料之外的(unexpected),也因如此,也是不能操控的(uncontrollable)。但正因如此,這「永生」才能打破歷史的常規,展現嶄新的可能。

信耶穌,得永生,並不是使我們將來能上天堂,也不是只消除我們對死亡的恐懼而永遠不死,更不是只滿足我們在地生命的需要;信耶穌,得永生,是否能帶給我們屬天的視野,或更正確地說,信耶穌,得永生,是否能使我們將地上的生命經歷,融合從天而來的生命可能呢?我們的祈望,渴求,有否只關注在地今世的生活,也同時關注那要來的世代如何實現,願上主的國度降臨,願上主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