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瑞文教授 – 不要讓傳統死去

      210829_sermon

 

講題:不要讓傳統死去  Tradition vs. Traditionalism

講員:關瑞文教授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1年8月29日

 

今天是施行聖水禮,很感恩,我有機會見證 15 個信徒加入上主大家庭的一刻。首先,要恭喜大家!一生一世跟隨主,是人生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抉擇。 從今日起, 各位就是決志以自己的生命,來見證這活生生的信仰。有 15 個生力軍加入這個見證團隊,很難得!

眼看著聖水禮的過程,讓我想起一件與水有關的往事。

十多年前,我因為漸覺自己年紀已老,身體開始出了點毛病,常常腰酸背痛, 因此立下心志,決定天天早上游水。但當時天氣很冷,我就選擇去沙田源禾路的暖水泳池操練。 就是這樣,我早上 5:30 起來,大約 6:30 到源禾路游泳池,雄心壯志去做運動。到泳池了,發現在泳池裡大部份都是老人家, 他們居然都精力充沛,往返地沿著 50 米的直池暢泳。真厲害!而我呢?因為已經十年不沾水,第一天下水禮,就決定不游直池,只游 25 米的橫池。心想,游橫池,比較短,容易應付,以免出師未捷身先死,無謂第一天就溺斃。多麼合情合理吧。誰不知,我只橫游了一半, 便聽到在水面上有幾位婆婆和伯伯,大聲咒罵:『 邊個後生仔咁唔識規矩,阻實曬,竟然打橫游!我哋嘅規矩,我哋嘅傳統,係打直游啊!』 當時我很尷尬,只好潛落水底,拐個彎,潛去直池的起點,只願當我的頭伸出水面時,他們認不出這個後生仔原來就是我!

我在水底時,這樣想著:「天啊!怎麼連游水都有傳統,都有傳統定下來的規矩,要人人遵守?我可以反對這個傳統嗎?」

我是研究神學的。不少人都有一個錯覺,就是在大學裏搞神學的人,都是所謂自由派,只顧走在學術的前沿,不顧傳統的。這肯定是錯覺。搞神學的人,其實就是那些看重信仰傳統的人。正是因為視信仰傳統如珠如寶,就立心要活化信仰傳統,把信仰傳統與當下處境連結,讓二千年教會傳統能活生生的向當下的人說話,讓傳統接地。

一位已故的耶魯大學的基督教學者 Jaroslav Pelikan 有句響噹噹的名言:「Tradition is the living faith of the dead, traditionalism is the dead faith of the living. And, I suppose I should add, it is traditionalism that gives tradition such a bad name.」


「傳統是已死去的前人的活潑信仰,傳統主義則是當下活著的人的僵死了的信仰。我想我應該補充一點,[傳統本身是美好的],只是傳統主義給傳統帶來了如此壞的名聲。」這句話,也是崇基學院已故前院長沈宣仁教授經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傳統是已死去的前人的活潑信仰,傳統主義則是當下活著的人的僵死了的信仰。」

我們作為信仰的見證人,其中一個任務,就是要讓人看見,我們所安身立命的信仰,是由美好的傳統所構成的,而我們卻不是傳統主義者。

讓我們今天從馬可福音第七章去看看,耶穌是如何以「傳統」來擊退「傳統主義」的;也去看看,「傳統」與「傳統主義」的微妙分別。

可 7:1-8, 14-15, 21-23

1 有法利賽人和幾個文士從耶路撒冷來,到耶穌那裏聚集。2 他們曾看見他的門徒中有人用俗手,就是沒有洗的手,吃飯。(3 原來法利賽人和猶太人都拘守古人的遺傳,若不仔細洗手就不吃飯;4 從市上來,若不洗浴也不吃飯;還有好些別的規矩,他們歷代拘守, 就是洗杯、罐、銅器等物。)5 法利賽人和文士問他說:「你的門徒為甚麼不照古人的遺傳,用俗手吃飯呢?」6 耶穌說:「以賽亞指著你們假冒為善之人所說的預言是不錯的。如經上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7 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8 你們是離棄上帝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 14 耶穌又叫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都要聽我的話,也要明白。15 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裏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 21 因為從裏面,就是從人心裏,發出惡念、苟合、22 偷盜、凶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23 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裏面出來,且能污穢人。」

讀這段經文,第一個問題要問的是,「究竟耶穌是否一個反傳統的人呢?」答案很清楚,當然不是。耶穌絕對不是一個背離傳統的人。這點從他如何斥責法利賽人和文士可以清楚看得出。第 8 至 9 節記載了耶穌如何斥責法利賽人和文士。 聖經和合本修訂版的翻譯比較準確,是這樣的:『你們是離棄上帝的誡命,拘守人的傳統。』耶穌又說:『你們誠然是廢棄上帝的誡命,為要守自己的傳統。』在第 6、7 兩節,耶穌更引用了猶太人看為寶貴傳統的一段話,即是以賽亞先知的說話,來譴責法利賽人及文士假冒為善。如果耶穌是藐視傳統的,那他這樣引用古人傳統的話來斥責對手,就顯得太自相矛盾了。

那麼,耶穌是怎樣看待傳統的呢?有不少釋經學者研究過這個議題。

原來這場有關進食前是否應該洗手的辯論,是關乎利未記和民數記裡有關禮儀上 的潔淨和不潔淨的條例。有關這些潔淨條例的傳統,在猶太人的圈子裡,歷來有不同的詮釋,眾說紛紜。簡單來說,一派說從外邊進入人體內的東西,如果沒有經過嚴格的潔淨儀式,是可以使人不潔淨的。相反,另外一派則說,入口的東西不能使人不潔,反而是從人裡面出來的東西,才有使大地和人不潔的可能性。這即是說,人才是污染的源頭。況且,若以最嚴謹的態度來理解聖經,根本在其中就找不到「進食」本身可使人不潔的傳統。

如此看來,當耶穌在 15、18-20 節重覆說「15 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裏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時,顯明了兩點:1.耶穌沒有輕看有關潔淨律法的摩西傳統;2. 然而,耶穌對這些潔淨律法提出了更具說服力的解釋。因此,耶穌才會在 21-23 節進一步說清楚,「因為從裏面,就是從人心裏,發出惡念、苟合、偷盜、凶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裏面出來,且能污穢人。」

總結而言,耶穌不單只沒有輕視傳統,反而是以更嚴謹的力度來詮釋傳統,以致讓跟隨者更能活出上帝的誡命。

耶穌是嚴守傳統的人,卻不是傳統主義者—traditionalist。相反,法利賽人與文 士就肯定是傳統主義者的佼佼者了。我們可以從耶穌如何跟他們交手,明白什麼是傳統主義—traditionalism。

說法利賽人與文士所仗賴的是傳統主義而不是遵守傳統,起碼有四個互相交織的理由。

首先,第 7 節說,法利賽人與文士「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並且,他們也把這個人的遺傳,說成是上帝的誡命,強逼每個人遵守。事實上,從歷史文獻,我 們可以知道,該洗手才可進食的潔淨禮儀,猶太教要到一世紀末之後才要求每個猶太 人遵守的。在耶穌時期,只有祭司才被要求遵守。法利賽人與文士的確是「將人的吩 咐當作道理教導人」。

那麼,為什麼他們要強加人的遺傳在每個人身上呢?這個答案構成了第二個理由證明他們是傳統主義者。為什麼要「強加」呢?因為他們要假借上帝之名,借人的傳 統來控制他人,透過上帝之名來譴責他人,貶低他人,尤其是要用之以排斥與自己立場不同的人。就是因為耶穌的名聲已蓋過他們的,而耶穌所持的立場與他們相異,法利賽人和文士就處處乘機借上帝之名去攻擊耶穌,排斥異己。借信仰傳統來攻擊異己,是假冒為善的傳統主義。在今天撕裂的社會裡面,這點尤為重要。在撕裂的社會裡,我們各自有自己的立場,有不同的爐堆,圍爐取暖。在爐火燒得熱騰騰之際,總是覺得上帝站在我們一方,而對方呢?對方就是妖魔化身。如果我們也是這樣,就要回憶林肯一句話:「My concern is not whether God is on our side; my greatest concern is to be on God’s side, for God is always right.」 「我在乎的並非上帝是否在我們這邊; 我最在意的,是我是否真的站在上帝那邊。因為 [只有] 上帝是對的。」事事以為自己所信奉的就是真理,以人言代替神言,以致把異己排斥,是傳統主義者的特徵。

第三,法利賽人和文士的傳統主義,其實是要以傳統來鞏固那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他們以傳統之名來責罵耶穌和門徒,就是要顯示,「我們法利賽人是高人一等, 你們是低端人口。我說了便是,我教導的你們要聽。」傳統主義的第三個特徵,就是把傳統轉為權力工具。

傳統主義的第四個特徵,可以從其後果看到。9-13 節是這樣的:

耶穌又說:「你們誠然是廢棄上帝的誡命,為要守自己的傳統。摩西說:『當孝敬父母』; 又說:『咒罵父母的,必須處死。』你們倒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所當供奉你的已經作了[奉獻]』 … 你們就容許他不必再奉養父母。這就是你們藉著繼承傳統,廢了上帝的話。你們還做許多這樣的事。」

這聽來荒謬得很。不過,傳統主義的荒謬之處,正正就是違反人性地墨守成規,把傳統僵化,使本來要讓人活得更好的傳統,變成害人命的枷鎖,吃人的禮教。耶穌的提醒很重要:人才是污染的源頭,身外之物不是。

讓我們總結一下什麼是傳統主義:1. 將人的吩咐當作真理教導人, 2. 借信仰傳統來攻擊異己,3. 把傳統轉為權力工具, 4. 把本來以人益處為本的傳統僵化為害人的枷鎖。

我們的信仰,是由上帝的話設立的,也經過二千年來先賢們對上帝的話的理解與實踐精煉出來的。我們承繼了豐厚而寶貴的傳統。我們信耶穌的,無論是剛剛洗禮,或是資深信徒,都要竭力避免誤墮傳統主義的圈套。

第一, 我們有責任仔細而嚴謹查考上帝的話語,以致懂得分辨,不會誤把人的吩咐當作真理奉行。
第二, 我們必須提高自覺,倘若我們發覺自己有意無意間借信仰教導來排斥與自己立場相異的人,我們必須回轉。
第三, 當我們發覺自己以認識多點信仰而自覺高人一等,該作領導,我們也必須回轉。信仰是讓人謙卑,不會叫人自高自大的。
第四, 如果我們發現,遵守某些傳統結果會對人無益,甚至會傷害人,我們就必須知道,我們已經不是真的在遵守傳統。相反,我們只是成為了傳統主義者。我們 必須回轉。

今天洗禮的也好,我們資深信徒也好,我們要謹記,我們是活潑信仰的見證人,是信仰傳統的守護者,萬萬不可衰化為傳統主義者。Pelikan 的提醒很重要:「傳統是已死去的前人的活潑信仰,傳統主義則是當下活著的人的僵死了的信仰。我想我應該補充一點,[傳統本身是美好的],只是傳統主義給傳統帶來了如此壞的名聲。」

至於到底我當年是否應該遵守游泳池的傳統規矩,就留待大家去思考了。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