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26_sermon
講題:擔當不起 Too Heavy for Me
經課:民數記11:4-6,10-16,24-29
講員:林豪恩先生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1年9月26日
-
一. 引言
(網絡新詩)
做人,要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有擔當的人,
在事情沒來的時候不害怕,
有擔當的人,
在事情來了的時候不退縮。
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既可以讓自己遇事不驚,
也可以讓別人心境安穩。
有擔當的人是一棵大樹,
灑下片片陰涼,
自己卻從來默默無語。
有擔當的人是一座山,
讓別人覺得踏實可靠,
不至於一陣風來,
就轟然倒塌。
如果能夠,相信大家都想做一個有擔當的人。然而,人生中卻又難免有令人感到擔當不起」的時候。曾經有令你感到擔當不起的事情嗎?或者,經歷過擔當不起的日子嗎?這個問題讓人感到沉重,為了令氣氛輕鬆一點,我們借用一位網友的問題來進入話題:他問:「女朋友說我對她的愛太沉重了,她擔當不起,想要暫時分開一段時間,我該怎麼辦呢?」請大家給這位男孩子提供一些建議。
以下是其中一些網友回應如下:
「要學會給愛空間,不然會適得其反,你認為你愛他,可是他會看作是自己的負擔。」
「大概是你對她太好了,而她又不能給予你等量的愛。」
原來,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關係,都可以令人感到沉重得擔當不起。那麼,一個人與更多人的關係,又會是一種怎樣的狀況呢?今天的舊約經課中,以色列的偉大先知,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神人摩西,也說出這句話:「擔當不起」。是甚麼事情或甚麼狀況令神人摩西也嘆氣「擔當不起」呢?
二。經文
-
未能滿足被帶領者的要求
11:4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慾的心;以色列人又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呢?
11:5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葱、蒜。
11:6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
11:10摩西聽見百姓各在各家的帳棚門口哭號。耶和華的怒氣便大發作,摩西就不喜悅。
11:11摩西對耶和華說:「你為何苦待僕人?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
11:12這百姓豈是我懷的胎,豈是我生下來的呢?你竟對我說:『把他們抱在懷裏,如養育之父抱吃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應許給他們祖宗的地去。』
11:13我從哪裏得肉給這百姓吃呢?他們都向我哭號說:『你給我們肉吃吧!』
11:14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
從事件可見,摩西夾在群眾與耶和華之間,成為了磨心。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走向應許之地,他是以色列人的領袖,以色列人是他所要照顧的群眾,然而,現在他卻沒有能力滿足以色列人的要求,因此感到非常沉重。你有沒有經驗過作為照顧者的沉重呢?不要以為要照顧一間大學才會感到沉重,就算照顧一個學院,或者一個項目,或者一個家庭,甚或一個人,都可以令人感到沉重得擔當不起的。你要照顧的對象有各方面、而且是連續不斷的需要,當你看到被照顧對象或要照顧的事情的需要未能被滿足的狀況,你也會感到壓力的。
或者有人說,群眾的要求都是過份的,他們貪得無厭,旨在製造麻煩。讓我們代入群眾的角色想一想,你被要求跟大隊離開住了幾百年的地方,放下工作和房屋,所追求的是甚麼呢?豈不是那被描繪為流奶與蜜的應許之地嗎?現在,不要說沒有流奶與蜜,連「魚、黃瓜、西瓜、韭菜、葱、蒜」這些日常普通食物也沒有,只有被稱為嗎哪的東西。不知道嗎哪好不好吃,然而,就算好吃,一日三餐,一復一日都吃同一樣食物,你會有甚麼感覺呢?
從另一方來看,如果你是摩西,你聽到百姓的哭號,你有甚麼感受呢?你有甚麼想法呢?或者你會認為百姓的期望過分而感到憤怒;或者你會感到百姓的哭號成為你的壓力而感到沮喪;或者你會認為自己滿足不到百姓的需要而感到挫敗;或者其實你自己也對現況感到失望,對前路茫茫而感到迷失和無力。於是乎,你會感受到摩西嘆息說擔當不起。
又未能向任務交付者報告完成任務
擔當不起,不單單是因為未能滿足被照顧者的期望,同時也是未能向任務委託者交待。我們作為職員要向上司交待,別以為我們的上司不用向人交待,就是校長,也要向公眾交待。
摩西呢?他受耶和華上帝委派去執行這項出帶領以色列人埃及這項任務。現在出師未捷民先亂,他如何向耶和華上帝交待呢?
當群眾哭號之聲響徹全營的時候,耶和華上帝有甚反應呢?
11:10摩西聽見百姓各在各家的帳棚門口哭號。耶和華的怒氣便大發作。
你試想像一下,圍繞著你,是遠是近,都回盪著哭號聲;同一時間,當你向上望,耶和華卻怒氣大發,你如何是好呢?若你打算向耶和華說:「不要憤怒,我立即去安撫百姓,令他們不再抱怨,不再投訴。」你認為自己能夠說句話便叫百姓收聲嗎?或者你向百姓說:「乖乖不要哭,我立即向耶和華要求賜下你們想吃的食物給你們。」你認為耶和華會照單全收嗎?摩西知道他不能控制群眾,也不能控制上帝,他夾在中間,雙方都不是他可以滿足的,也不是他有能力處理的。
11:10摩西就不喜悅。
11:11摩西對耶和華說:「你為何苦待僕人?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
11:12這百姓豈是我懷的胎,豈是我生下來的呢?你竟對我說:『把他們抱在懷裏,如養育之父抱吃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應許給他們祖宗的地去。』
11:13我從哪裏得肉給這百姓吃呢?他們都向我哭號說:『你給我們肉吃吧!』
11:14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
於是,摩西決定退出。或許,夾在中間的人,除了摩西之外,還有不少都卻步或退出。
有人提醒,當下全球教會正面臨老齡化、空巢期、斷層、領袖同工荒,牧師難尋……教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其中一個情況可能是領袖不易為,承擔越多,要求越多,壓力越大,誰能擔當得起呢?
大家都說有能力又肯承擔的領袖不容易找,教會界也不例外。有一則聘牧笑話如下:
聘牧委員會經過研究,候選人名單和主要特點有:施洗約翰自稱開路先鋒,不修邊幅,喜歡野餐,講道容易傷害聽眾感情。彼得蒙召清楚,脾氣不好,三次不認主。保羅其貌不揚,有博士學位,不圓滑,會發脾氣,講道長,人際關係欠佳。提摩太年輕能講道,基層服事,個性懦弱,恐難面對大場面。耶穌講道冒犯人,爭議太大,得罪過長老等人。唯有加略人猶大,能力強,當家理財,關懷得體,行政出色,茲決定禮聘為牧師。
-
苦不堪言求解脫
若然可以全身而退,何妨瀟灑走一回。讓我們回到摩西的處境,他有甚麼退路嗎?後面對他恨之入骨的埃及法老,四週包圍著對他抱怨投訴的百姓,上有正在發怒的耶和華,根本無路也退。因此,他對耶和華作出如此的要求:
11:15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時將我殺了,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
有時候,當事人在困境中真的會感覺到退無可退,在苦不堪言的狀況之下,唯有求徹底解脫。
2020年9月5日,葵涌發生倫常慘案!一名中度智障青年,因年滿二十一歲須離開院舍,由親人接返家照顧僅四日,其母疑感心力交瘁,在壓力「爆煲」下,有人前晚刻意與智障兒同房入睡,並趁其他家人熟睡,狠心用膠枱布紮成的繩索將智障兒勒死,再割腕企圖自盡,圖與子共赴黃泉。警方到場以涉嫌謀殺罪,拘捕涉案母親並送院治療。在鄰居眼中,女疑兇是一名「好媽媽」,持家有道,任勞任怨照顧三名兒女,坊鄰對慘劇均感驚訝惋惜及難以置信。《星島日報》
照顧別人其實是相當吃力的,而這種不堪重負的感覺非常普遍。照顧者可能會發現生活中充滿挑戰,感到有壓力和孤獨。如果已經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成為照顧者可能會更影響他們的狀況。
-
求助與分擔